60岁跑出个人最快纪录,70岁跑了18场马拉松……今年73岁的马拉松爱好者刘彭仍然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。2006年,当时57岁的刘彭在厦门跑完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,开启了“全马”之旅;今年11月27日,他又在厦门完成了自己的第100场“全马”。在马拉松赛道上,刘彭的“全马”之旅未完待续。
记者 蔡洁 秦媛
●57岁开启“全马”之旅
“这张照片是我2005年在上海跑‘半马’的时候拍的,那是我第一次接触马拉松,不过‘半马’不算‘马’,算是个试水!”照片中的刘彭穿着白色运动服,身材结实、面容坚毅。如今17年过去了,除了头发有些花白,他声音洪亮、精神矍铄,看上去依然十分矫健。
“别看我现在挺结实的,我年轻时可是个‘病秧子’。”刘彭指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告诉记者,他小学毕业时体重不足50斤,“我上学时体育从来没有及格过,冬天把帽子拿下来就能感冒。”
“病秧子”怎么会爱上运动呢?刘彭工作后有一年生了场大病,连续休养了一个多月,在这期间,他迷上了爬山。那时候他住在淮海路上,每天骑车到云龙山脚下,爬一趟山再回家。再后来,连自行车都不用骑了,从家里跑到云龙山成了刘彭每天必做的功课。
“养成习惯后,就试着参加厂里每年举办的职工跑步比赛,每年我都能进前三。”渐渐地,刘彭爱上了运动。
“那年市里组织元旦环城长跑,我在家里看到了跑步的队伍,觉得挺有意思,第二年我就报名了,认识了一帮爱运动的朋友。”2000年,刘彭又开始参加铁人三项运动,身体也越来越结实。5年后,他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———上海国际马拉松。
“一起运动的朋友都说要跑马拉松,我觉得很新奇,那个年代说起马拉松是很遥远的一件事,就去试试吧。”赛前刘彭没什么自信,没敢挑战“全马”,保守地报了“半马”,结果他不仅跑下来了,还跑进了2小时内,奖品是一双多威运动鞋。
有了这次经验,在2006年3月举行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中,刘彭直接锁定了“全马”,最后的成绩是4小时52分34秒,名次为第1335名,这时他已经57岁了,“这是我第一个‘全马’,第一枚马拉松奖牌。
●60岁创造个人最好纪录
“你能想象和那么多人一起从天安门广场前跑过去吗?风呼啸而过,心里面特别激动。”刘彭至今还在回味那种感觉。2007年因为工作,刘彭的“全马”之旅中断了。2008年,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,刘彭参加了那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。
自2008年至今,刘彭的“全马”之旅再也没有中断过。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广州、兰州……全国近30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上都留下了他奔跑的身影。2009年,刘彭满60周岁正式退休,生活彻底从“工作—家”两点一线,变成了“运动—跑马—家”。这一年对他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是,他创造了自己迄今为止的最快纪录———4小时15分13秒。
“我跑步其实不太注重成绩,从来没有给自己预设过目标,可能反而这样才没有负担,越跑越轻松。”刘彭细细摩挲着当时的奖牌,“这个成绩比我第一次‘跑马’快了半个多小时,比我的平均成绩快了1个多小时,没想到60岁能迎来人生巅峰,不算晚,说不定我以后还能再打破自己的纪录呢!”
●73岁跑完第100场“全马”
“哇,这么健壮!跑了多少个马拉松了?”
“100个了!”
“那最好的成绩是多少?”
“我不为成绩,安全跑完就好!”
今年11月27日,厦门当地媒体将镜头锁定在刘彭身上,并称他为“荣耀跑者”,因为他在厦门跑了16场马拉松,已经是当地马拉松赛事的“永久号”。
根据规定,凡是累计满10届参加厦门马拉松赛全程项目并在关门时间内完赛的选手,再次报名参加赛事时,可享受特定的永久参赛号,且免收报名费。在选择自己的永久参赛号码时,刘彭特地选择了“617号”:“我选6,是因为我2006年跑的第一个马拉松,截至2016年我一共跑了50个‘全马’。2017年开始跑的是第51个,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”
2019年刘彭70周岁,他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当年跑了18个“全马”,这是他迄今为止跑马拉松次数最多的一年。
“前10年跑了50个马拉松,2017年到现在又跑了50个,不输给你们年轻人吧!”刘彭骄傲地为记者展示着自己跑马多年累积下来的奖牌、参赛号码牌、成绩证书。每一次跑完他都将这些资料精心保存好,“这里只有部分奖牌,我所有的奖牌加在一起,要有20多斤重呢!”
跑马10多年,除了收获奖牌,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健康的身体。前些年刘彭参加小学同学聚会,同学们惊奇地发现,当年的“病秧子”反而比他们都结实,“他们看到我都不敢认,以前我在班里都是坐在最前排的,又瘦又小,我说我跑了那么多场马拉松,他们都不敢相信呢!”
●奔跑中的徐州变化
在外奔跑多年,最让刘彭兴奋的当属2017年首届徐州马拉松大赛。“我到外地跑步,都在宣传我们‘徐马’,下次去我们徐州跑,徐州云龙湖是国家5A级风景区,特别漂亮!”
兴奋之余刘彭难掩自豪。“我现在住三环路上,出家门后,沿着泉新路往南跑,跑到湘江路,再到大学路,围着云龙湖转一大圈,全程20公里左右。如果想多跑点,就再往南跑,从珠江路往西到汉王,再回来走玉带大道,到云龙湖转一圈,这一趟是30多公里。”为了保持“跑马”状态,这条路线刘彭每个星期至少要跑一次,“这几年来,马路越来越宽,景色也越来越美了!一趟跑下来,身心舒畅!”
长跑、冬泳、登山……刘彭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,也结识了一帮爱跑马拉松的朋友,“以前身边好多人觉得马拉松遥不可及,自从‘徐马’过后,咱徐州好多人参与过了,也爱上了这项比赛,我们这个圈子越来越大!”
据市长跑运动协会副主席丁朝阳介绍,他们现有“铁杆”会员500多人,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:“在徐州市跑‘全马’的跑友中,刘彭是年龄最大的。以前我们平均年龄更大,现在慢慢有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了。”
刘彭告诉记者,在他奔跑的十几年中,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“你看好多公园里就有健身步道,咱们跑步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了。我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参与运动,不一定要跑步,游泳、快走、打球都行,成绩不好也没关系,咱就图一个身体健康!”